普诺瞳®离焦镜产品系列采用特殊的微结构离焦排布和设计,在离焦刺激有效控制与戴镜舒适性之间做到更优平衡,按照三类医疗器械的出厂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具备多重优势的普诺瞳®离焦镜正在广泛应用于近视防控门诊中。
产品合理的微结构设计与严格的质量管控是近视防控有效性的基础,且近视管理需要基于多维度评估体系,为每位患者制定阶段性、动态化、可量化的防控处方,每一个处方背后承载着眼科医生等视光工作者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每一位患者的诊疗需要专业的医疗检查、验配、持续的复查和随访,需要专业团队进行长期持续的服务,尤其是眼科医生的参与仍是重中之重。
01 验配实战建议
信息采集:
年龄、性别、主诉、初发近视年龄、戴镜史、近视家族史、用眼习惯、营养发育情况等,用于患者基础情况分析。
专科检查:
包括视力检测、眼压检测、散瞳/小瞳条件下客观和主观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眼轴、裂隙灯、眼底等,综合评估近视的发生、发展,用于指导离焦镜验配。
精准验配:
光度足矫:足矫视力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状况确定最佳视力状态;
选择稳固性好的镜架:避免下滑、歪斜,如有必要使用防滑鼻托或耳钩,框高做好30mm-40mm,建议镜架尺寸尽量满足镜架水平尺寸(鼻梁+镜圈)-瞳距≤8 mm,考虑配戴舒适性,垂直尺寸不建议超过48 mm;
视功能检查:包括Worth 4、远眼位、近眼位、AC/A、NRA、PRA、BCC、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等;
精准加工:镜片的加工如镜眼距、前倾角、面弯、镜腿长度、镜腿弯点位置等,满足个性化调整要求,保证功能区域覆盖。
正确配戴:
端正配戴,避免镜架下滑、歪斜。
建议全天配戴,至少12h/天,除睡觉和剧烈运动外,特别是对于低度数和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
定期复查:
取镜后1-2周跟进:视远/中/近距离清晰度,视觉稳定性和舒适度,户外活动时视觉表现,戴镜后适应程度和整体表现。
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屈光度、眼轴、视功能、镜架等。
良好的用眼习惯:
包括正确坐姿、光线适宜、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多做户外运动等。
02 患教沟通指南
配镜前:
4个看好:医生诊断、验光处方、生物测量结果、视功能检查结果,并与家长适当说明;
与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接受范围、选择的产品作用机制、设计优势以及适配要点等;
选择品牌专业、防控有效、品质可靠、临床应用反馈好的产品,如普诺瞳®离焦镜。
配镜中:
向家长和孩子讲解清楚离焦镜外观与普通单光的区别、控制原理、控制率,可结合眼球模型等工具说明;
告知家长和孩子离焦镜正确戴镜方法及配戴时长,对于度数低的孩子更要强调全天戴镜的重要性;
向家长和孩子讲清楚适应期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一般1周时间多数孩子能够完全适应;
注意合理健康的预期管理,说明近视防控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同时也要强调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签好质保承诺书,有利于戴镜期间获得相关服务。
配镜后:
向家长和孩子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建立屈光档案观察患者戴镜期间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情况。
03 规律复查,评估调整
当患者控制效果良好时,建议继续规范戴镜,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当患者控制效果未达到预期时,先分析原因:
1. 检查镜架是否变形、镜片是否磨损、配戴位置是否正确;
2. 测眼轴,眼轴变化情况;
3. 测视功能(AC/A、NRA、BCC、PRA、)FLipper,根据视功能结果给家长做出相应的解释;
4. 了解孩子每日戴镜时长;
5. 了解孩子身高变化、学习时间、读写姿势、看电子屏时长、户外运动时间、饮食情况等。
通过各项检查评估和与家长患者的充分沟通,决定下一步的调整方案:
1. 继续观察坚持随访;
2. 继续戴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
3. 升级OK镜;
4. 升级离焦软镜,并与离焦软镜交替使用;
5. 其他。
验配及患教沟通建议小结
精准验配:确保光度足矫、稳固镜架和精准测量,让微结构离焦框架镜与患者充分适配;
全程沟通:配镜前后与家长孩子充分沟通和科普宣教很重要,医生需结合患者生活习惯、戴镜习惯、眼部情况和近视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近视防控方案;
规范配戴与规律随访是关键:强调全天规范戴镜、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定期复查(屈光度、眼轴、视功能),动态监测防控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以学习交流为目的阅览使用。如涉及医疗产品应用和疾病治疗方案,应遵循适用的诊疗规范和法律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就医并遵从医嘱。本文所含信息不旨在进行任何产品招商,或对任何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或对任何产品进行超出批准适用范围的应用。
引用本文:
颜月,杨天宇,田彧,等. 环带微结构离焦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真实世界研究[J].玻璃搪瓷与眼镜,2024(52)05:1-8.
编辑导读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共鸣。其中,离焦框架镜因配戴方便且能有效地延缓近视发展,逐渐成为近视防控的“新秀”。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自己的离焦框架镜产品,质量可靠、效果显著的产品需经过临床的检验。为了确保结果的普遍性,本文作者在15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6家医院进行现实应用场景下的临床研究,以探索普诺瞳®离焦框架镜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效果。通过大量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数据,显示普诺瞳®离焦镜延缓屈光度进展总有效率为54.9%,延缓眼轴增长总有效率为63.4%。普诺瞳®离焦镜是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有效手段。
内容介绍
摘要:通过大样本量的真实世界研究,对照普通单光镜,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偏倚,通过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的变化量和眼轴增长量评价环带微结构离焦框架镜——普诺瞳®离焦镜在现实临床应用场景下延缓或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阶段性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普诺瞳®离焦镜延缓屈光度进展总有效率为54.9%,延缓眼轴增长总有效率为63.4%, 可有效延缓或控制近视进展。
近视是指双眼在无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平行于视轴的光线经过屈光介质折射物像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现象[1],是全球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近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半的人将会近视[2]。近视主要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3],有研究显示[4],8~15岁近视进展最快(白种人屈光度进展速度为0.6 D/年,亚洲人屈光度进展速度为0.7 D/年)。高度近视还会增加许多其他眼部疾病的患病风险,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等[5-6]。因此,积极寻找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探求延缓近视加深的方法,已成为眼科视光医学的研究热点[7-8]。
目前,近视管理的手段包括光学干预、药理学干预和手术治疗3种,其中光学干预具有容易获得、价格便宜、耐受性良好等优点,成为绝大多数低龄患者的首选[3]。光学干预的主要理论是周边离焦理论,即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可能对近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9-10]。基于近视化离焦理论设计了离焦镜片(Defocus Lens,DLs),使中央像点位于视网膜上,周边的像点位于视网膜前方,在提供清晰中心视力的同时可实现减缓眼轴伸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11]。与其他光学干预手段(如OK镜、离焦软镜等)相比,离焦框架眼镜因安全性高、配戴方便、价格优惠等优势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目前市售的离焦镜片主要为2大设计类型——连续渐进式和微结构式,微结构式设计主要包括微透镜阵列型和环带微结构型。离焦框架镜已广泛应用在近视管理解决方案中,大样本量的真实世界研究是评价其近视控制有效性的可靠手段。与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相比,真实世界研究脱离“理想”医疗条件,样本量大,更能反映研究对象在现实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针对1款全新的环带微结构设计的离焦镜片——普诺瞳®离焦镜开展大样本量真实世界研究,以评价其用于视力矫正并延缓近视进展的安全性、有效性。下面是该离焦镜大样本量真实世界6个月阶段性随访的临床数据报告。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单盲(盲评价者)、1年多次随访设计。试验产品为普诺瞳®离焦镜[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产品为普通单光镜(同一公司提供)。受试者人数按照试验组:对照组=2:1的比例纳入。参研中心共30家,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随访期为2周(电话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本研究只报道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
1.2 受试者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年龄6~18岁(含6岁和18岁);
(2)近视度数不超过-10.00 D,散光度数不超过-4.00 D;
(3)双眼均为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异常或疾病的正常眼。
1.2.2 排除标准
(1)有任何可能与近视发展相关或影响眼屈光状态的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或疾病的药物治疗会影响视觉的情况;
(2)有眼外伤或手术史者或存在无法正常配戴眼镜的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
(3)存在恒定性斜视;
(4)戴镜后单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1.0;
(5)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或联合其他近视控制方法者。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估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数据,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将已知或怀疑与近视相关的协变量进行匹配,从而限制混杂偏倚。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等级资料采用“n (%)”形式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2022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共纳入302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932例,对照组1093例,其基线数据如表1所示,2组在年龄和柱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镜、等效球镜和眼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现实临床研究过程中,因受试者及其监护人对睫状肌麻痹检查的顾虑,遵循其个人意愿,戴镜6个月完成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检测的受试者和完成眼轴测量的受试者人数不一。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未采用均值填补等处理方法,对2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
2.2 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结果
至2023年12月,共有1691例受试者完成6个月随访的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检查,其中试验组1175例,对照组516例,其基线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组在年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基线特征分布相似,均衡可比。
对完成6个月随访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检查的受试者戴镜前后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试验组和对照组右眼等效球镜的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19±0.04) D和(-0.40±0.05) D,左眼等效球镜的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18±0.03) D和(-0.42±0.05) D,试验组等效球镜的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普诺瞳®离焦镜延缓屈光度进展有效率为右眼52.5%、左眼57.1%,其控制屈光度进展的总有效率为54.9%。
2.3 眼轴长度
共有2225例受试者完成6个月随访的眼轴测量,其中试验组1504例,对照组721例,其基线数据如表4所示。由于2组在年龄和柱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镜、等效球镜和眼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不平衡,2组数据不可比。因此,对数据进行PSM系统匹配,控制混杂偏倚,其结果显示:2组在年龄、球镜、柱镜、等效球镜和眼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基线特征分布相似,均衡可比。
对完成6个月随访眼轴测量的受试者戴镜前后眼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如表5所示。经混杂偏倚控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右眼眼轴的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09±0.02) mm和(0.21±0.02) mm,左眼眼轴的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06±0.02) mm和(0.20±0.02) mm,试验组眼轴的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普诺瞳®离焦镜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为右眼57.1%、左眼70.0%,其控制眼轴增长的总有效率为63.4%。
2.4 分层分析
离焦镜延缓或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等效球镜度、基因、戴镜时长等[12-14]。虽然本研究对受试者近视情况的入组要求为近视度数不超过-10.00 D,散光度数不超过-4.00 D,但实际入组的受试者中,仅1人的1眼等效球镜度超过-6.00 D为高度近视。由于等效球镜度的覆盖范围不广,随访时间也较短,因此仅对年龄这一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在屈光度进展方面,低龄组的总延缓量绝对值为0.23 D,高龄组的总延缓量绝对值为0.16 D,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普诺瞳®离焦镜对低龄组屈光度进展的控制效果更好;在眼轴增长方面,与屈光度进展结果相似,经PMS处理控制混杂偏倚后,低龄组的总延缓量绝对值为0.130 mm,高龄组的总延缓量绝对值为0.065 mm,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普诺瞳®离焦镜对低龄组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更好。综上,普诺瞳®离焦镜对低龄组近视控制效果好于高龄组。
3. 讨论与结论
随着近视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控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共鸣[15]。在中国,近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是减少近视眼相关并发症的当务之急[16]。研究表明,在近距离视物时会出现“调节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会让物像落到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远视性离焦,导致眼轴加速伸长[17]。最早用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光学镜片是基于“调节滞后”理论发展而来的双光棱镜及渐进镜,研究显示早期的光学镜片延缓近视有效率约为10.0%[18-19]。
2005 年,SMITH E L等[20]以恒河幼猴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周边视网膜对眼轴伸长和近视进展的影响。后续一系列研究也证实,周边视网膜作为离焦控制区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变眼睛的生长和屈光状态,其产生的周边远视离焦可导致轴向近视,而周边近视离焦则可导致轴向远视[21-23]。近年来,周边离焦理论在近视防控方面运用广泛,由此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多焦软镜、离焦框架镜等在临床中广泛用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控[24]。然而,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周边远视离焦并不会预示近视的发展[25]。
基于周边离焦理论的光学镜片主要为2大类——连续渐进式和微结构式。研究表明微结构式光学设计镜片具有相对更为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近视控制有效率可达28%~67%[16]。
目前微结构设计的离焦镜片主要包括微透镜阵列型和环带微结构型。现阶段微透镜阵列型大多为点状(圆形)微结构的设计。针对点状微结构设计的离焦镜,LAM C S Y等[26]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戴镜1年的延缓屈光度进展有效率为69.1%,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为65.6%。1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27],戴镜6个月后延缓屈光度进展有效率为46.5%,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为37.1%。陈丽娜等[28]的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显示,戴镜6个月后,延缓屈光度进展有效率为37.5%,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为38.5%。在大样本量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点状微结构设计镜片延缓近视有效率为35.1%[12]。BAO J 等[13]的研究显示,点状微结构镜片延缓屈光度进展有效率在38.0%~66.7%之间,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在38.6%~59.4%之间。本研究结果显示,环带微结构设计的普诺瞳®离焦镜在戴镜6个月后能够延缓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屈光度进展有效率为54.9%,延缓眼轴增长有效率为63.4%,其近视控制有效率与点状微结构设计的镜片相当。该结果为周边离焦理论及环带微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视的进展与年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29-30],近视进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年龄大的青少年会比年龄小的青少年进展缓慢。本研究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的结果均与此一致,表现为低龄组近视进展更快(如表6所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控制近视的需求更紧迫,低龄组的近视控制更有挑战性,也更具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普诺瞳®离焦镜对低龄组的近视控制效果更好。
本研究聚焦于现实临床应用场景下普诺瞳®离焦框架镜延缓或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作为真实世界研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样本量大,能够充分地评价普诺瞳®离焦镜在真实临床条件下的有效性;
(2)研究涉及36家医院,跨15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有助于确保结果的普遍性;
(3)应用因果推断方法,对于基线不平的数据采用PSM处理,减少了混杂因素的影响;
(4)设计具有前瞻性,研究计划周密,科学性强,可信度高。
同时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仅报道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须对长期临床效果进行持续跟踪;
(2)年龄、等效球镜度、基因、戴镜时长等均会影响离焦镜延缓或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12-14],后续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FLITCROFT D I,HE M,JONAS J B, et al. IMI-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myopia: a proposed set of standards for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J]. 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9, 60(3): M20-M30.
[2]HOLDEN B A,FRICKE T R,WILSON D 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J]. Ophthalmology, 2016, 123(5): 1036-1042.
[3]BAIRD P N,SAW S M,LANCA C, et al. Myopia[J].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20, 6(1): 1-20.
[4]COOPER J,TKATCHENKO A V. A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s of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myopia[J]. Eye Contact Lens, 2018, 44(4): 231-247.
[5]FLITCROFT D I.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aetiology[J].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2012, 31(6): 622-660.
[6]SAW S M,GAZZARD G,SHIH-YEN E C, et al. Myopia and associated pathological complications[J]. 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 2005, 25(5): 381-391.
[7]LEI L,ZHANG Z. Pattern of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a two-year follow-up study[J].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2013, 251(1):163-168.
[8]SUN J,ZHOU J,ZHAO P,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in 5060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J]. Investigative Op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2, 53(12): 7504-7509.
[9]HOOGERHEIDE J,REMPT F,HOOGENBOOM W P H. Acquired myopia in young pilots[J]. Ophthalmologica, 1971, 163(4): 209-215.
[10]SMITH E L III,HUNG L F,HUANG J. 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c defocus alters cent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J]. Vision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 Visual Science, 2009, 49(19): 2386-2392.
……
(请阅读原文)
作者简介
颜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视光师,四川大学、美国萨鲁斯大学眼视光学双硕士,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资深会员,中国视光学发展教育计划(CODE)教师。
刘陇黔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兼眼视光学系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研究室主任兼眼科主任。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事小儿眼科和斜视、视光学方向临床、教研工作,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婴儿期斜 视、垂直斜视、小切口斜视显微和眼球震颤手术。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授予四年制理学本科学位的大学眼视光专业,并建立了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博士后流动站、毕业后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完善眼视光学教学体系,培养了 330 余名眼科和眼视光学人才。
刘陇黔教授于2001年创办四川省医学会视光学组,并连任组长至今。先后当选为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和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眼视觉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促会眼视觉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牵头成立四川省眼视光学学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兼视光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常委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教材《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皮肤与感官系统疾病案例库副主编;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组成人员;四川省“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明眸工程医疗指导专家组组长;四川省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专家组组长;国际角膜塑形镜协会亚洲分会中国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等多家国内外杂志编委;中国眼镜行业/中国眼镜科技杂志高级视光学专家顾问;中国第一个视觉发育视光学协会(COVD)的学术资深会员。
发表外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合计 200 余篇,SCI 收录 60 多篇。同期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主编/参编眼科学及眼视光教材共计 20 本。
原文链接
知网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WYPw_9jmhsJuLR0kKt72VoFanYv59wQcUGhawwfBQK78hWamhWhqKkizZah2hggBNGFRqn5kC5Eidku8S2RngoTn9T9Qt4ts5IP3HHQZu_visee3C3S_m8fdwM_W4HZLw5fi2LstOGLEgWWIXdH96ejE4J0U64M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DOI:10.13588/j.cnki.g.e.2096-7608.2024.05.001>
欢迎阅读、引用和下载。
为了应对我国严峻的近视问题,同时满足不同的患者需求和配戴习惯,现如今市面上有多种近视管理手段。除了生理上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用眼需求也不同,所以近视防控手段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经过严谨的医学检查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
那么,离焦框架镜作为一种方便、有效且适应范围更广的近视管理产品,更适合哪些孩子配戴呢?
离焦框架镜的近视防控原理
虽然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近视发生发展的全部现象,但根据大量已发表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和临床研究的印证,目前有四种近视管理机制相关主要理论(简述如下图)。其中,周边离焦理论在近视管理产品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过去数十年,OK镜在临床应用中被观察到了显著有效的近视控制作用。
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等.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2,24(9):641-648.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特殊设计的框架镜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部分离焦框架镜的设计核心理念也是基于当今主流的“周边离焦理论”。
近视防控主流周边离焦理论
图注:
红色箭头:周边远视性离焦,可促进眼轴增长,近视进展;
绿色箭头:周边近视性离焦,可抑制眼轴增长,近视延缓,可以通过OK镜、离焦框架镜、离焦软镜、离焦RGP等方式实现。
来源:Russo, Andrea et al. “Myopia: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to Slow Down Its Progressio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vol. 2022 1004977. 14 Jun. 2022
普诺瞳®离焦镜的作用机制
普诺瞳®离焦镜主要通过中央光学区提供近视矫正,使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以此确保视物清晰;周边离焦区通过特殊设计的微结构用于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化离焦信号,减少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从而减缓眼轴增长,在矫正近视的同时,提供延缓近视进展的光学信号。
*普诺瞳®离焦镜的作用机制,以普诺瞳®M系列为例
哪些孩子适合配戴离焦框架镜呢?
01 年纪较小的孩子
OK镜一般不建议8岁以下的孩子配戴,因低龄孩子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都相对较弱,OK镜的摘戴和护理需要每天进行,稍有不慎过程中就会增加角膜感染的风险。
而离焦框架镜由于孩子配戴便利,家长指导的难度较低,作为低龄孩子的防控方案,会更加安全且可靠。
02 处于近视前期,远视储备消耗过快/不足的孩子
目前很多的光学手段,如OK镜、离焦RGP、离焦软镜等,都是没有正光度的。也就是说,这些手段只能控、不能防。
由于中国近视发病率呈发病年龄小、发病率高、近视度数深的特点,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明确提出,推动近视预防关口前移,规范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在24月龄、36月龄和4~6岁时开展屈光筛查,检查儿童的远视储备量。
所以,对于远视储备消耗过快、远视储备不足、眼轴增长较快的孩子,推迟近视发病时间,就可以选择有正光度的离焦框架镜,进行早干预、早预防。
03 处在高强度用眼期、OK镜配戴时长不足的孩子
像即将步入高中的孩子,学业压力、用眼强度很大,一般无法满足OK镜的足够时长(OK镜的最佳配戴时间:晚上持续8~10小时);
因此,对于这些超负荷用眼的孩子,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离焦框架镜适配和建议。
04 日戴离焦软镜的孩子,离焦框架镜可作为联合手段进行补充
离焦软镜作为新型的近视防控手段,因模拟了OK镜的周边离焦设计和其水凝胶及硅水凝胶的材质,在配戴的适应期和舒适度上是优于OK镜的。由于离焦软镜长时间配戴可能会出现干眼或角膜缺氧等问题,同时软镜的安全配戴时间,建议每天不超过12小时。
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比较大,往往生活学习的时间是大于12小时的,超出离焦软镜的使用时间眼睛也仍需要稳定的离焦信号刺激。
所以,针对这部分日戴离焦软镜的孩子,建议离焦框架镜可以作为联合手段,补充配戴使用。
05 不适合配戴OK镜,不耐受或不接受接触镜的孩子
出于孩子的自控和自理能力考虑,由于OK镜的安全护理要求较高,所以一般8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配戴OK镜;同时如果孩子的角膜形态不符合OK镜的验配条件,或光度范围(近视大于600度,散光大于200度)超出了OK镜的适用范围。且如果孩子还有其他眼表疾病如角膜炎、结膜炎等,或者眼睛比较敏感等情况,就不建议配戴角膜接触镜。
而离焦框架镜不直接接触眼表,对护理的要求相对较低,长期戴镜方便、安全性高,为上述不适合角膜接触镜,但又有防控需求的孩子提供了更合适的选择。
06 近视度数较低或度数较高的孩子
有些孩子初发近视,度数较低;也有些孩子到初三或高中,近视的度数大于600度,也超出了OK镜的矫正范围。
虽然OK镜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可行性较好的近视防控与矫正手段,但是从大量的临床反馈来看,OK镜能有效控制近视的离焦量一般需要达到300度以上。近视度数越高,所需的离焦量就越大。所以,对于近视度数较低或者度数较高的孩子来说,常规设计的OK镜可能很难塑形出足够的离焦量来防控近视。
所以离焦镜相对来说联合光度范围更大,对于度数较低和度数较高孩子的控制需求都可以满足。
儿童近视防控具有明确的医疗属性
近视防控本身是因人而异的,儿童近视是医疗行为,每一个处方背后承载着眼科医生等视光工作者们的专业和经验,需要专业的医疗检查、验配、持续的复查和随访,是需要专业团队进行长期持续的服务,尤其是眼科医生的参与仍是重中之重。
为 了 孩 子 更 好 的 近 视 管 理
普诺瞳®建议遵循三原则
普诺瞳®离焦镜系列
爱博医疗基于周边离焦理论研发的环带微结构设计和仿生复眼设计的普诺瞳®离焦镜产品系列。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防控效果,普诺瞳®M系列和普诺瞳®B系列分别通过不同微结构设计,对镜片的离焦面积和离焦量进行双重升级;多层次梯度离焦设计,实现因度施策、科学管理;并兼顾了患者戴镜后的舒适性和有效性的理想平衡;同时爱博医疗核心技术:高次非球面的应用,使镜片面型平滑过渡,提升戴镜体验,视物更加舒适。
屈光参差指的是双眼屈光状态的显著不一致。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双眼球镜(近视或远视)相差≥1.50D,柱镜(散光)相差≥1.00D为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在近视以及其他类型屈光不正的儿童中很常见,容易视物疲劳、视物模糊,影响阅读和学习效率,后续的危害在于损害视功能,严重者可发展出斜视、弱视。
合适的光学矫正手段,对屈光参差儿童的视力和视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离焦框架镜、OK镜、离焦软镜或离焦RGP是屈光参差患者矫正视力和近视防控的两全其美之选。
儿童为什么会出现屈光参差?
(1)发育因素
人眼的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逐年减少,理想状况下成年后趋于正视(-0.50D~+0.50D),如果双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2)双眼视功能的异常
部分屈光参差发生在斜视之后,主要是由于斜视影响或扰乱了眼球正视化的过程,导致双眼视功能发育出现差异。
(3)眼部疾病、外伤、手术
上睑下垂患者屈光参差的发病率大约为55%,其他还包括眼睑血管瘤,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等),核性白内障等。角膜或晶状体屈光手术也会影响双眼屈光度。
屈光参差有什么危害?
(1)视物模糊
屈光参差者双眼图像差别较大、超出了大脑融像能力范围,导致双眼图像互相干扰,双眼看物体甚至不如单眼看物体清晰;
(2)视物疲劳
轻度的屈光参差尚可以融像,产生立体视,此时患者大多靠调节来维持,但由于双眼的调节作用是同时的且等量的,为了使一只眼的像变清楚,就会影响到另一只眼的清晰度,产生矛盾,从而造成视物疲劳;
(3)斜视、弱视
如果屈光参差发生于幼年且参差度数较高,大脑会抑制相对不清晰的一眼,进而发生废用性弱视,还可能继发外斜视;
(4)交替性注视
有的参差度数较高,融像已经相当困难,索性养成了两只眼分别视近和视远的习惯,我们称之为交替性注视。
屈光参差与近视发生有什么关联?
调节滞后是近视发生机制之一,指的是眼睛不能精准对焦,物体焦点落到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性离焦,从而引发近视的发生。轻度屈光参差,双眼度数不一样但调节是同步的,总有一眼处于调节滞后的状态,近视容易进展。
屈光参差如何矫正?
主要的光学矫正方式包括框架镜(单光镜、双光镜、渐进镜、离焦镜等)和角膜接触镜(软镜、硬镜、OK镜)。
轻度的屈光参差可以被框架镜矫正,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 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双眼框架镜矫正屈光参差的理论上最大耐受度。
对于屈光参差≥2.50D的儿童,更建议采用角膜接触镜(包括OK镜、硬性接触镜、软性接触镜)矫正视力,避免双眼图像放大率不一致、导致融像困难。儿童屈光参差应予完全矫正,以保证清晰像成于视网膜上,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又有近视又有屈光参差的儿童,兼顾控制近视的需要,适合什么方案?
离焦框架镜
离焦框架镜作为目前较为便捷经济、患者及家长接受程度较高的光学矫正方式,适用于单眼轻度近视、双眼近视伴轻度屈光参差(<2.50D),或者眼部敏感等不耐受接触镜的任何程度屈光参差儿童。
过去研究认为配戴离焦镜对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优于中度和高度近视,并且对屈光参差程度无明显变化,考虑和固定的离焦量与离焦面积设计相关。普诺瞳®M环带微结构离焦镜和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采用多层次梯度离焦设计,设置了高、中、低三档离焦量用以匹配不同屈光度的范围,有希望能够为合并屈光参差的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健康方案。同时,普诺瞳®离焦镜对于有效性与舒适性的理想平衡,也可以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戴镜舒适体验。
OK镜
对于同一品牌和设计的OK镜而言,近视度数越高、镜片降幅越高、角膜塑形得到的离焦越多,控制效果越强。单眼或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是OK镜的理想适应症,有效控制近视同时缩小双眼参差度数。
离焦软镜、离焦RGP
二者作为角膜接触镜,都能提供良好的视觉矫正和消除双眼不等像。日抛免护理的离焦软镜对于自理能力弱的低龄儿童较为适用;离焦RGP对于高度近视者格外适用。
为了制定合适的屈光参差矫正方案,医生将会结合患者生长发育指标、屈光参差的程度、眼部健康情况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在上述光学矫正之外还有可能需要联合视功能训练、遮盖训练等方式。
及时、合适的矫正方案对屈光参差儿童的当下和未来的眼健康有极大帮助,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评估效果和调整方案,力求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改善和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黎晓新, 王宁利. 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
[3]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4]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5]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6]Ma, Jiahui et al. “The Impact of Vergence Dysfunction on Myopia Control in Children Wearing Defocus Spectacle Lenses.” Clinical ophthalmology (Auckland, N.Z.) vol. 18 799-807. 12 Mar. 2024, doi:10.2147/OPTH.S453731
开学第一课,跟着音乐,一起来保护视力吧
为梦想保护视力
想像钢铁侠一样,自由飞行,
记住飞行员视力,要求5.0
想变得和wonderwoman 一样美丽
要珍惜我们宝石般的眼睛
我用我的眼睛是all the time
可以用来交流感情 eye to eye
不想与美好的景色开始脱离
那就不要给世界隔层毛玻璃
一尺离书 刚刚好
智慧 美丽 都不迟到
一拳离桌 很美妙
手离笔尖一寸 别忘掉
眼镜 go away
梦想才能起飞
屏幕太近 都不对
我的视力在倒退
看清楚 别模糊
清晰是我的态度
把控住 我的路
我要穿过 这层层迷雾
为美丽保护视力
为自信保护视力
为未来保护视力
为梦想保护视力
为美丽保护视力
为自信保护视力
为未来保护视力
为梦想保护视力
妈妈 tell me goodnight 要早点睡觉
关了灯就别看手机 不许胡闹
抵不住游戏诱惑 将视力不断消耗
look my eyes 已经肿的像个灯泡
oh no my god 我祈祷有个转折
厚重的眼镜快把我的鼻梁压塌了
如果早知如此 我会做眼保健操
注意休息早睡早起 自己烤面包
working 在白天 绝对不修仙
近视都靠边 告别昏暗的房间
妆点 镶嵌 光线 清晰 可见 双眼
视野范围变得越来越远
so everybody 举起你左右手
做个按摩 把所有疲劳给送走
自信阳光的少年们 都抬起头
对着模糊近视说 I no
一尺离书 刚刚好
智慧 美丽 都不迟到
一拳离桌 很美妙
手离笔尖一寸 别忘掉
眼镜 go away
梦想才能起飞
屏幕太近 都不对
我的视力在倒退
看清楚 别模糊
清晰是我的态度
把控住 我的路
我要穿过
看清楚 别模糊
清晰是我的态度
把控住 我的路
我要穿过 这层层迷雾
鸣谢
联合出品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省教育厅
共青团四川省委
祝 同学们重返校园,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没有近视的同学,继续保持!
已经近视的同学,听李爽乐主任的话:OK镜尽早戴起来吧!
已经配戴OK镜的同学,更要珍惜和保护得来不易的清晰视力!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近视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那么什么是良好的用眼习惯呢?
比如学习20分钟,远眺20分钟;比如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其实很多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学习过程中该怎么办呢?
梅颖医生划重点:一拳、一尺、一寸!
什么是“一拳一尺一寸”?
读书写字时,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33厘米),握笔的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3厘米)。
我们常说的“近距离用眼”即是指读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少于一尺(33厘米)。
为什么是“一尺(33厘米)”的距离呢?
先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用手臂提起一袋水果,如果手臂的力量和水果的重量相匹配,手臂就很轻松;如果手臂的力量小于水果的力量,就会感到很吃力。
读书写字时,书本会对眼睛形成一定的调节刺激,眼睛如果有足够多的调节能力来应对(称为调节反应),就会很轻松;如果眼睛的调节反应小于书本形成的调节刺激,眼睛就会很吃力。
眼睛距离书本越近,调节刺激就越大,调节反应的欠缺就越大,要靠眼轴的拉长来补足,眼轴增长,即形成近视。
一尺(33厘米)的阅读距离,刚好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能够轻松应对的距离,太近了,就会使眼睛的调节负担过重。
疫情期间,网课越来越多,除了“一拳一尺一寸”,还能怎么办呢?
将手机或者电脑上的屏幕,投屏至距离2-3米的电视上,人为地形成远距离阅读,降低调节刺激,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对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点击下面的视频,了解完整内容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在上期我们了解到预防近视的方法,但在疫情影响下,学校不得不安排学生上网课,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然而,近视的发病原因尚未彻底明确,目前所有的手段均不能逆转近视,因此在近视防控方面大家容易感到困惑。下面是5个常见误区的解释,帮您防踩“坑”。
误区1:近视度数不高不要紧,注意用眼习惯就好。
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逆。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儿童,眼轴也会生理性增长、伴随从远视到正视的过程;青少年儿童发生近视后,眼轴会继续按照生理规律增长,在没有科学方法干预的情况下,近视度数不但不会降低,而且还会持续增加。发生近视时年龄越小的孩子,后期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高,应格外注意用眼习惯,同时用科学手段防控近视发展。
上图[1]为高度近视出现眼底并发症的眼底;这些眼底并发症可致盲。
想了解高度近视可能的危害和眼轴变化,可以看往期内容:
近视度数最高的能到多少度?近视一直进展有什么危害?
眼轴和近视究竟是什么关系?
误区2:只有连续2小时的户外活动才能有效预防近视。
并不一定必须是连续2小时的户外时间,1天中户外时间累计2小时即可。孩子课间到户外走一走、和小伙伴玩一玩,上下学骑车或步行,都算是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近视的保护作用,对已经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儿童也有效。
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主要原理是更高的光照强度,视网膜照明增加,多巴胺释放增加从而抑制了眼球的生长。研究发现[2,3],在环境光照强度>1000LUX时就会呈现出近视防控效果,当光强度达到3000~5000LUX及以上时会更有效。在傍晚及晚上,光照强度不高,这时的户外活动的近视防控的力度不大;室内较难实现1000LUX的光照强度,但在室外即使是多云、阴天也能达到1000LUX。
上图是在台北市的学校测量不同区域的光照度,不同地区的光强度会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仅供参考[3]。可见,户外的光照度远高于室内,有利于近视防控。
注意,大晴天户外活动应避免阳光直射入眼,做好紫外线防护。
下面来思考一下关于近视防控方法的小问题!
以下哪种方式,对于近视进展快的孩子具有公认且更有效的近视控制作用?
规范护理和配戴OK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穴位按摩联合视功能训练
配戴周边渐进离焦设计框架眼镜
每天晚上在户外眺望星空2小时
解析:
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是经过多项科学研究公认的近视控制手段,二者联用近视控制效果优于单用OK镜或低浓度阿托品。
穴位按摩和视功能训练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作用,但对近视防控的作用比较有限。
周边渐进离焦设计框架镜近视防控能力弱,因为在眼球转动、镜片中心和眼球中心不吻合时,离焦信号不稳定[4];因此,新出的功能性框架镜的镜片,周边区域会设置足量的近视离焦,为了让眼球转动时也有稳定的离焦信号入瞳。
周边渐进离焦设计框架镜,眼球转动时离焦不稳定
普诺瞳®仿生复眼多焦点离焦镜,镜片周边分布同心多环离焦,使眼球转动时离焦信号也能稳定入瞳
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主要原理是更高的光照强度(超过1000LUX即有效),视网膜照明增加,多巴胺释放增加从而抑制了眼球的生长,而晚上户外光照强度不足,不能有效控制近视。
误区3:散瞳后孩子畏光、看不清近处,对眼睛不好。
儿童眼睛的调节能力强,在检查过程中,如果不让睫状肌充分放松,有可能检查出过高的近视度数,或本身无真性近视(轴性近视)而查出近视(即假性近视,是指由睫状肌痉挛导致晶状体凸出所致)。因此,散瞳是为了让睫状肌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验光得到更准确的近视度数。
散瞳只是单纯地使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扩大,会引起暂时的视近困难和畏光,但这些症状不会持续很久,与使用的散瞳药有关。
对于学龄期儿童可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即“快速散瞳”,一般4-6小时后可恢复;学龄前儿童一般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即“慢速散瞳”,一般2-3周可恢复。
误区4:近视只要孩子过了18岁做手术就好了。
角膜屈光手术(半飞秒、全飞秒等)、ICL植入的近视手术只是“矫正手术”,相当于把眼镜做到了眼睛上,不能治愈近视。近视手术后,增长的眼轴和眼底改变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的情况,依旧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视网膜脱落,并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到了18岁都可以做“矫正手术”,“矫正手术”属于锦上添花的手术,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一系列仔细的眼科检查,对近视度数、角膜厚度、眼压、眼底情况等有一定要求。
此外,做过手术的眼睛更应该爱护,并不是一劳永逸,要遵医嘱好好用药,按时复查,合理用眼。所有手术都会有确切的疗效和风险,成熟的近视手术也不例外,最好的做法是保护好眼睛、预防近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课件
[2]Wen L, Cao Y, Cheng Q, Li X, Pan L, Li L, Zhu H, Lan W, Yang Z. Objectively measured near work, outdoor exposure and myopia in children. Br J Ophthalmol. 2020 Nov;104(11):1542-1547. doi: 10.1136/bjophthalmol-2019-315258. Epub 2020 Feb 19.
[3]Wu PC, Chen CT, Lin KK, Sun CC, Kuo CN, Huang HM, Poon YC, Yang ML, Chen CY, Huang JC, Wu PC, Yang IH, Yu HJ, Fang PC, Tsai CL, Chiou ST, Yang YH. Myopia Prevention and Outdoor Light Intensity in a School-Based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Ophthalmology. 2018 Aug;125(8):1239-1250.
[4]姜珺. 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21(3):161-165.DOI: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3.001.
国外报道过1位近视度数高达10800度的患者,通过像相机镜头一样的特别的眼镜矫正视力,镜片“光圈”提供的视野范围仅60°,他的视觉效果可能比正常眼透过瓶底看世界的效果还要魔幻。
01
高度近视的眼球
会发生扭曲变形!
随着眼轴增长远远快于眼球水平轴、垂直轴的过程,眼球开始得更像鸡蛋或者葫芦的形状。
▲正常眼球(A)、普通近视眼球(B)、高度近视+并发症眼球(C)
(B)眼球中间部分发生的眼轴伸长,未引起眼睛后面的变形。虽然有轴性近视,但没有眼底病变。
(C)进一步眼轴增长发生在眼睛后部,变形的半径(r2)小于眼球半径(r1),这是后巩膜葡萄肿的标志(也就是近视出现并发症,也称为病理性近视的标志)。
▲高度近视、并发后巩膜葡萄肿的眼球,黄斑处的眼球壁极其薄弱,伴有视网膜萎缩。
那么对于贴在眼球内壁的眼底来说,眼轴增长过快的过程中,被眼球壁向外拽着、像吹气球一样被拉伸起来。向外拽着的力、也就是眼底脱离牵拉力最大的部位在“鸡蛋”或“葫芦”的尖头处,也就是位于视觉中心区的黄斑,发生“近视性黄斑病变”。
从内部看眼底,近视性黄斑病变是这样的(包括但不限于这些病变):
除了近视性黄斑病变,随着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呈指数上升:
02
那么,是所有近视都会进展成
有这些可怕的并发症的高度近视么?
不是所有近视都会发展成高度近视,从人群的数据来看,对于近视进展缓慢(每年增长≤50度)的情况,可以不过于担忧高度近视和并发症的问题。但近视目前不可治愈,近视度数和眼轴的增长不能回退,及时发现近视进展的倾向并积极预防或控制近视非常重要。
为了及时发现近视进展的迹象,需要建立屈光档案,每6个月更新1次,查裸眼视力、散瞳验光等一系列综合视光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屈光不正以及其他眼部疾病。
对于所有生长发育的孩子们,通过生活方式预防近视都很重要(增加户外活动、正确的读写姿势、改善照明、眼保健操、减少近距离工作时间);
如果发现孩子近视并且有视物不清的表现,那么应该配单光或功能性框架镜来矫正视力;如果经过医生评估,发现近视进展快,就需要以下积极的控制近视手段来尽可能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症的风险。
03
什么是积极的控制近视的医疗手段呢?
他们是如何起到近视控制的作用的?
【离焦学说】
许多医生和研究人员认为,视野周边的远视状态(远视性离焦),与眼轴增长有直接关系,为了控制近视进展,将视野周边矫正为近视状态(近视性离焦),具有近视防控效果。
离焦学说在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功能性框架眼镜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均取得了一定的近视防控效果。
▲3种情况下的近视眼的成像位置,从左到右分别为:没有任何矫正,戴普通框架镜矫正,理想的屈光矫正。
角膜塑形镜(OK镜)
角膜塑形镜是指逆几何设计的夜戴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重塑角膜形态来暂时性降低近视屈光度数,从而提高裸眼视力。
多项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通过引起视野周围的近视性离焦来减缓近视眼眼轴增长,近视防控效力中等。
周边离焦RGP
近视防控原理与OK镜相同,将近视性离焦设计在了视野周边区对应的镜片上,为日戴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
包括周边离焦镜、渐进多焦镜、双光棱镜等根据不同的近视发展因素设计的镜片。
近视防控效力因设计特点而异,双光棱镜、多点近视离焦镜可达到中等近视防控效力。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
多焦点接触镜是指一个镜片设计中,既有用于观察近距离物体的处方,又有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处方,有时还含中间距离的处方。
研究发现,多焦点软镜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近视控制效力低到中等。
低浓度阿托品
与未使用药物相比,0.01%阿托品滴眼液使6~12 岁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平均减缓60%~80%,近视降低约53 度/年,眼轴减缓量为0.15 mm/年,近视控制效力中至强。
参考文献
[1]文章标题:Record-high myopia solved by an alliance of experts: -108.00 D,链接:https://www.pointsdevue.com/article/record-high-myopia-solved-alliance-experts-10800-d
[2] Ohno-Matsui K, Wu PC, Yamashiro K, Vutipongsatorn K, Fang Y, Cheung CMG, Lai TYY, Ikuno Y, Cohen SY, Gaudric A, Jonas JB. IMI Pathologic M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21 Apr 28;62(5):5. doi: 10.1167/iovs.62.5.5. Erratum i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21 Jun 1;62(7):17.
[3] Ohno-Matsui K, Jonas JB. Posterior staphyloma in pathologic myopia. Prog Retin Eye Res. 2019 May;70:99-109. doi: 10.1016/j.preteyeres.2018.12.001. Epub 2018 Dec 8.
[4] 张荣荣. 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类进展和诊治现状[J]. 眼科学报,2021,36(3):219-226.
[5]姜珺.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9,21(3):161-165.
[6]Cho P, Cheung SW, Boost MV. Categorisation of myopia progression by change in refractive error and axial elong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benefit of myopia control using orthokeratology. PLoS One. 2020 Dec 29;15(12):e0243416.
[7]图解眼底病/张卯年,黄厚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01 什么是近视?
近视就是近处看得清远处看不清,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
屈光不正的发生,主要决定于这3个重要的屈光因素:角膜、晶状体和眼轴。
可以把眼球想象成1台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底片,眼轴相当于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当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或这两种因素都有,就会发生近视。
02 近视,真假难辨?
“假性近视”指的是屈光性近视,指的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而“真性近视”指的是轴性近视,由眼轴过长引起。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最严谨的区别方法是散瞳后检查视力,睫状肌痉挛导致的“假性近视”可完全好转。休息放松以及调节力训练也能使“假性近视”得到恢复。
眼轴增长是眼球生长发育的一部分,如果眼轴增长过快、没有和眼球的上下径和左右径的成比例增长,那么就会发展成轴性近视。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过程,眼轴就像身高一样,目前的近视防控手段均无法有效使眼轴达到最终缩短的效果。
03 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轴性近视的病因尚未被研究清楚,目前认为,眼轴增长过快、近视发展的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和遗传两大方面:
04 如何预防近视?
努力避免上述近视发生因素就是有效的预防近视方式,包括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近距离工作连续时间<45min、改善照明、避免挑食等。注意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增加户外活动,而不是近距离工作后放松远眺。
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增加户外运动
每周在户外度过的每1小时,发生近视的几率降低2%;
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即使对于高强度近距离工作的孩子也有效。
这里能够预防近视的重点是在户外,是否进行体育活动对近视影响不大(当然,体育活动也有其他健康好处)。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原因可能包括更高的光强度,色光成分的变化,屈光布景的差异,近距离用眼的减少以及调节需求的减少等。
正确的读写姿势
图源[1]
改善照明
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减少近距离工作时间
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当以上近视防控措施难以做到,或者不能有效延缓近视继续进展时,可以考虑用医学干预手段来防控近视。包括:
角膜塑形术(OK镜)
功能性框架眼镜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
低浓度阿托品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积极手段防控近视,近视进展会引起什么危害?请看下一期【近视防控系列】。
参考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视防控系列宣讲课件
[2]《近视防治指南》
[3]姜珺. 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 21(3):161-165.
之所以有这些疑问,是因为大家混淆了『近视矫正』和『近视控制』,矫正≠控制。
普通框架眼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都是近视矫正方式,只能使视力清晰,并不能阻止/减缓近视的进展,“治标不治本”。
而『近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近视发展,避免形成高度近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防微杜渐”。
01 近视控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近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视物模糊只是近视的外在表现,近视度数每增加100度,视力损害(低视力、盲)的累积风险增加24% ~31%[1]。
随着近视的加深,将会增加「一些损害视力甚至致盲的、无法根治的病理性并发症」的风险,包括[2]: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近视性黄斑变性(下图左右滑动查看)等。
『青光眼』是最严重的眼部疾病之一,房水流动受阻,逐渐损害视神经,长期不治疗,导致不可逆失明,其特征是丧失周边视野、眩光、眼睛红痛。其中开角型青光眼(OAG)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近视度数每增加100度,患病率增加20%[1]。
『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影响正常起居生活,严重者甚至失明。近视与后囊下白内障 (PSC) 之间的关联最为明显[3]。近视度数每增加100度,PSC 的患病率就会增加 21%[1]。
『视网膜脱离』(RD)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大多无痛。脱离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成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高度近视者,眼睛更长、玻璃体易坍塌,视网膜风险更大。近视度数每增加100度,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就会增加30%[1]。
『近视性黄斑变性』(MMD)可表现为萎缩性变化或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4],晚期会导致中心视力丧失。在中国,近视性黄斑变性造成的视力损害比糖尿病性眼病造成的视力损失更常见[5]。近视度数每增加100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患病率就会增加 58%[1]。
02 近视控制对所有度数都受益
根据等效球镜度(1D=100度)可将近视分为三类,高度近视是指近视600度及以上。
这些并发症中,近视性黄斑变性最具破坏力。有研究指出,不论种族、近视程度,使患者少增加 100度近视,其发展为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性降低 40%,这种受益是恒定的[8]。
03 近视防控对所有年龄都受益
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要有近视防控、近视管理的概念,没有近视也要预防,年龄越小受益越大。
近视发病年龄越小,平均进展越快,7岁儿童的平均进展速度几乎是11岁儿童的两倍[9]。
近视发病年龄越小,更可能发展成为高度近视,7、8岁发生近视,有53.6%成年后发展为高度近视[10]。
04 近视防控受益远不止此
①提高成年后进行屈光手术的效果。近视度数低,术后裸眼视力更好(下图左右滑动查看)。
『角膜激光手术』(如PRK、LASIK等),通过对角膜基质切削来实现视力矫正。近视度数越高,切削的越多,剩余角膜偏薄,更易发生近视回退[11]。此外,近视度数低,术后恢复快,裸眼视力和视觉质量更好[8,12]。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在虹膜前(前房)或虹膜后(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以矫正视力。术前近视度数低,术后裸眼视力更好。有研究显示,近视不超过700度,术后97%患者裸眼视力达0.5以上,超过1000度,则只有70%[13]。
② 减少对美观度的影响。近视、近视度数增加、长期佩戴眼镜、不健康用眼会造非病理性眼睛凸出无神;
③ 减少「 升学时专业、择业时职业选择」的限制。比如军校、飞行员等对裸眼视力有严格要求。
④ 降低学习和生活的不便性。近视度数越高,裸眼视力越差(图10),在进行需要远视力的活动时,其难度更大。
近视没有安全级别可言
每一屈光度都很重要!
正所谓“早不忙,晚必慌”,把近视管理(预防、控制、矫正)的关口提前,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Bullimore MA, Ritchey ER, Shah S, et al.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yopia Control[J]. Ophthalmology. 2021, 4:S0161-6420(21)00326-2.
[2] Flitcroft D I.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aetiology[J]. Progress in Retinal & Eye Research. 2012, 31(6) 622-660.
[3] Pan CW, Cheng CY, Saw SM, et al. Myopia and age-related catarac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m J Ophthalmol. 2013, 156:1021e1033 e1
[4] Ohno-Matsui K, Kawasaki R, Jonas JB, et al.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 for myopic maculopathy[J]. Am J Ophthalmol. 2015,159(5):877-83 e7
[5] Zhao J, Xu X, Ellwein LB, et al.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in the 2006 and 2014 nine-province surveys in rural China[J]. Am J Ophthalmol. 2019,197:80e87
[6]Verhoeven VJ, Wong KT, Buitendijk GH, et al. Visual Consequences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phthalmology. 2015,122:101-9.
[7]Haarman AEG, Enthoven CA, Tideman JWL, et al. The Complications of Myopia: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20,61(4):49.
[8] Bullimore MA, Brennan NA. Myopia Control: Why Each Diopter Matters[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2019, 96(6):463-465.
[9] Donovan L et al. Myopia progression rates in urban children wearing single-vision spectacles. Optom Vis Sci. 2012,89:27-32
[10] Hu Y, Ding X, Guo X, et al. Association of Age at Myopia Onset With Risk of High Myopia in Adulthood in a 12-Year Follow-up of a Chinese Cohort. JAMA Ophthalmol. 2020,138(11):1129-1134.
[11] Alió JL, Soria F, Abbouda A, Peña-García P.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6.00 to -18.00 diopters of myopia and up to -5.00 diopters of astigmatism: 15-year follow-up.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5,41(1):33-40.
[12] Park SH, Che CY, Kim SI, et al.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in eyes with low or high myopia. Int J Ophthalmol. 2020,13(11):1780-1787.
[13] David Huang, MD, PhD, Steven C. et al. Phakic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A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Ophthalmology 2009,116:2244–58.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本系列手册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李仕明教授编著,针对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等不同学龄阶段 “如何防控近视?”提出专业建议。
家长关心的问题:
从几岁时开始关注孩子视力?
如何控制观看电子产品的时间?
如何预防近视?
得了近视如何矫正与控制?
……
在这里,权威专家给您答案
手绘画风,通俗易懂
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篇
小学生篇
初中生篇
高中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温馨提示>>
孩子出现发烧、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或新冠核酸/抗原检查阳性,应立即停戴OK镜以及任何形式的隐形眼镜,直到转阴且症状消失。
当家庭中出现了新冠患者,也建议孩子停戴OK镜,直到家人痊愈后重新戴镜。
虽然目前新冠病毒能否感染眼部黏膜是个争议问题,但新冠感染者可出现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等眼部不适。
新冠感染和普通感冒、流感的患者往往存在泪液分泌减少、眼部局部抵抗力下降,而且感染者手部更容易沾染病菌,此时戴镜会对角膜健康构成威胁。
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停戴OK镜
1 眼部炎症、过敏期间
眼部红肿、疼痛、过敏:应立即停戴并医院就诊,可能需要相应治疗,与医生确认停戴注意事项和再次戴镜时间。
2 镜片问题
镜片破损、划痕较多、超过使用年限:容易造成镜片和角膜发生机械性摩擦至使角膜受损,增加感染几率。
3 免疫力降低
感冒、发烧、严重腹泻等情况:可能增加角膜感染几率,应遵医嘱暂停戴镜。
4 特殊环境
雾霾、风沙天气:不利于镜片护理,同时增加了污染源,但可以通过戴护目镜来改善。
5 效果问题
镜片偏位、降幅不足等问题,可能需要重新验配:如需停戴,应遵医嘱。
停戴期间,如何保存镜片?
停戴3天以内,可以常规清洗、保存镜片,再次戴镜前也按常规操作即可;
点击查看普诺瞳®OK镜常规摘戴护理流程
停戴3~7天,可以常规清洗、保存镜片,每隔2~3天,更换一次镜盒中的多功能护理液;
停戴7天以上,可以选择上述更换护理液的“湿保存法”,也可以选“干保存法”:先常规清洗镜片和镜盒,将镜片和打开的镜盒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晾干后盖上镜盖保存。
注意:
镜片干保存后,再次戴镜前,需将镜片泡在普诺瞳®曦明®多功能护理液中6小时以上、重新清洗后才能配戴,建议戴镜前进行除蛋白。如使用普诺瞳®舒明®酶清洁剂
来除蛋白,可直接滴在多功能护理液中,使用更方便。
如果孩子或家人不幸中招(新冠检测呈阳性或出现症状),预计停戴OK镜将超过7天,选择干保存法更合适,因为新冠病毒在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失活。
停戴对视力、近视控制有什么影响?
停戴后角膜形态会渐渐回归到原来的形态,伴随近视控制力量的减少和裸眼视力下降。
当出现眼睛过敏、疼痛、红肿、感冒发烧等情况,眼部免疫力降低、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一定要立即停戴。停戴OK镜是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眼睛健康是近视控制的前提。
停戴期间可戴框架镜过渡、满足视力的需求,避免眯眼视物等不良习惯,以免对视觉和视功能的影响。也可以选择功能性框架镜,包括普诺瞳®仿生复眼多焦点离焦镜,兼顾矫正视力和近视防控的需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个人防护,顺利健康戴镜,疾病与霉运都退!退!退!
眼轴是配戴OK镜随访检查项目之一,更是判断近视进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眼轴测量无需散瞳,不受调节状态的影响,并且测量较屈光度更精确(IOL MASTER测眼轴精度0.01mm、大致相当于2.5度,而屈光度测量精度为25度)。
从上期我们可以了解到,眼轴的增长会引起近视。本文将通过以下问题、来说明眼轴和近视的关系。
眼轴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测量?
眼轴和近视有什么关系?眼轴增长1mm等于近视加深300度么?
如何判断眼轴是否增长过快?
PART 01
眼轴是什么,眼轴长度如何测量?
眼轴长度是眼球前后径的长度,即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距离,与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上通常用A超或IOL MASTER查眼轴长度。A超测量的终点为后极部巩膜的内面,而IOL MASTER的终点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通常IOL MASTER测量的眼轴更准确。
举个例子:
这是一张IOL MASTER检查结果,AL指的是眼轴长度。除了眼轴,IOL MASTER还测出了角膜曲率(K1和K2),角膜越陡峭、屈光力越大,与角膜相适应的眼轴就需要更短;反之亦然。
PART 02
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加深是什么关系?
近视度数是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各种屈光成分的综合作用结果。对于青少年儿童常见的轴性近视的发生发展,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情况变化很小,而眼轴长度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眼轴长度和近视度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近视度数也受到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度影响。
对于成年、眼部各参数范围基本正常的人,每1mm眼轴增长带来约250度近视。而儿童的眼睛正在发育,其眼轴增长与近视度数增加还和年龄相关:研究发现,一般8岁儿童每1mm眼轴增长带来150度近视,对于14岁的孩子每1mm眼轴增长带来250度近视。
PART 03
如何判断眼轴增长过快,或可能发生近视?
正常生长发育→眼轴生理性增长,不带来近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青少年都会有眼轴生理性增长,伴随从远视变为正视的过程:
6岁时,眼轴长度约为22.46mm,随后每年平均以0.09 mm的速度增长,
7~8岁时增长幅度最为明显(0.22 mm),15岁时眼轴约为23.39mm。
以下图表是从未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儿童,眼轴长度、眼轴增长和屈光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趋势:
来源:《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
眼轴增长超过生理增长速度,警惕近视发生
建议青少年儿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屈光检查,包括眼轴长度。关注眼轴增长情况,如果眼轴增长速率与上表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超过0.3mm/年,需要警惕近视的发生。将每次检查的眼轴长度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更直观看出眼轴增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单次检查发现眼轴较长不一定意味着近视发生,因为眼轴长度和晶状体、角膜屈光力在眼球发育过程中会相互配合。如果角膜较平坦、屈光力较小,则眼轴就会相对长一点;反之,角膜陡峭、屈光力大,眼轴就相对短一些。
轴率比>3,可能发生近视
可以通过判断眼轴/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轴率比)来评估是否近视,当轴率比>3可能发生近视。虽然角膜曲率个体差异较大,但对于特定某个人而言,眼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增长,而角膜曲率变化极小。
举个例子:
这是一位小朋友2年进行4次眼轴测量的数据,已知平均角膜曲率半径为7.65mm/7.74mm,角膜曲率随着生长发育变化非常小。
可以计算4次检测中的轴率比一直>3,并且呈渐渐增长趋势,预测近视度数增长;这位小朋友近视度数确实增长,双眼屈光度从基线的-2.00D(右眼)-2.25D(左眼)到24月后的-2.75D(右眼)-3.00D(左眼)。
小结:眼轴与近视
眼轴长度=角膜顶点→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眼轴增长是轴性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但眼轴长度和近视度数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儿童;
所有青少年儿童都有眼轴的生理性增长,当眼轴增长明显快于生理增长,或轴率比>3时应警惕近视发生。
每一位新生儿都是远视眼,远视储备是他们出生自带的财富。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远视储备逐渐减少,如果远视储备消耗过快以至于透支,就会出现近视。本文将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揭示远视储备与近视预防的关系,和预防近视的方法,以及针对远视储备不足的预防利器:低浓度阿托品和正度数离焦镜。
什么是远视储备?和近视有什么关系?
远视储备不足意味着什么?
如何判断远视储备不足?
远视储备不足应该怎么办?
#01 什么是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就是儿童的生理性远视度数[1]。刚出生的孩子眼睛尚未发育完全,眼轴偏短,呈现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生长发育,眼轴渐渐增长,远视储备减少,在15岁左右远视度数基本消失,趋于正视,这一过程被称为正视化[2]。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有相应的远视储备值[1-3],如果远视储备消耗过快,以至于远视储备消失时眼球还处于生长发育中,就会逐渐向近视发展。
#02 远视储备不足意味着什么?
儿童从生理性远视到近视发生,伴随着远视储备的过快消耗和透支,而远视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之前的一个阶段。出生时的初始远视储备量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是否近视[1,3]。因此,对于存在近视发生危险因素的儿童来说,远视储备不足意味着短时间内容易发展成近视,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近视发生[3]。
#03 如何判断远视储备不足?
儿童眼睛调节能力很强,如果需要准确的屈光度或者远视储备,需要睫状肌充分麻痹后进行验光检查(也就是散瞳验光)。远视储备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的生理值范围。《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与屈光度评价规范》中给出了国内首个远视储备的地方标准,如果孩子散瞳验光屈光度小于对应年龄的推荐值,意味着远视储备不足。
#04 远视储备不足应该怎么办?
01 确保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是减缓远视储备消耗和预防近视的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与屈光度评价规范》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不小于3h,学龄儿童青少年每日不小于2h。
02 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和视觉环境
注意读写时照明环境,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视物距离过近;
连续近距离用眼不超过40分钟,然后休息,远眺/眼保健操10分钟;
不建议儿童过早使用小屏幕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可以通过投屏、电视等将方法图像放到3m以外观看。
03 如远视储备消耗过快,
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其它干预措施
对于屈光度或眼轴增长迅速的远视储备不足儿童,延缓近视进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可选的干预手段非常有限,主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近期推出的正度数离焦框架镜[4-5]。离焦框架镜通过在镜片周边设计不同排布形态的离焦微结构,使视网膜周边部分接收到近视化离焦信号,抑制近视进展。
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和普诺瞳®M环带微结构离焦镜均推出了0~+2.00D的正度数镜片,用于满足远视储备消耗过快的儿童,推迟近视时间,进行提前预防。普诺瞳®M系列和B系列离焦镜均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了离焦面积和离焦量,同时达到舒适性和有效性的理想平衡,在保证患者视觉质量和戴镜舒适的前提下,实现有效预防。
本文小结
远视储备也就是生理性远视度数,需要散瞳验光才能得到准确测量;
远视储备不足指的是虽然视力尚可,但远视储备小于年龄对应的生理值,是近视发生的必经之路;
如果出现远视储备不足,且存在近视基因、不良用眼习惯或缺少户外等高危因素的儿童,需要更加重视近视预防,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正度数离焦镜片是针对远视储备不足儿童预防近视的可选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2]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1481-2024《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和屈光度评价规范》
[3]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 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2): 96-102. DOI: 10.3760/cma.j.cn112142-20210603-00267.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 .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 25(11): 801-808. DOI: 10.3760/ cma.j.cn115909-20230920-00082.
[5]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 24(6): 401-409.
01 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弯曲程度(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电脑验光、配眼镜的“散光”,相当于全眼散光;全眼散光由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共同组成。
角膜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部件之一,也是散光的最主要的来源。存在散光的角膜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形似橄榄球形。
02 什么是“散光片”?
“散光片”是一种特殊的采用环曲设计的OK镜类型,在两条互相垂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弯曲程度(屈光度)不同,恰好匹配形似橄榄球的、散光形态的角膜。
验配人员可以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中的角膜散光量和高度差,选择相应环曲量,使配适弧和角膜表面平行配适,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保证镜片定位良好。
03 什么情况下用“散光片”?
当存在角膜散光且范围较大时,用常规镜片难以获得良好的定位和塑形效果,选用环曲设计镜片能大大改善这一情况。
大范围散光角膜+常规片VS大范围散光角膜+环曲片
这是验配OK镜步骤之一:配适评估,荧光绿色的深浅反映了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的多少
左边的常规片在上下方向液体很多,意味着镜片后面的泪液可以非常顺畅地流动,这会导致塑形力不足,戴镜后角膜塑形效果不稳定;
右边用了环曲设计的镜片,明显减少了漏液,后续塑形效果更稳定
04 “散光片”能矫正散光么?
无论是否为环曲片,过夜配戴OK镜后都可以暂时性矫正散光和近视。
OK镜环曲设计在定位弧和边弧上,远离能够影响视力的中心光学区,这种设计不是为了矫正散光,而是为了让镜片更好地贴合角膜形态、形成更稳定的塑形效果。无论有无环曲设计,OK镜都是通过角膜塑形来实现暂时矫正视力,充分塑形后,角膜中央的屈光力与镜片中央的屈光力一致,因此OK镜都能够矫正散光带来的视力影响,摘镜后视物清晰。
愉快的暑假即将结束,大家都在为孩子们迎接新学期做准备:检查作业、购置学习资料和装备、复习和预习功课......您家小孩儿准备好开学么?除了好好学习,孩子们也需要身体健康方面的准备。
暑假期间,孩子们的眼睛可能比上学时还要勤奋,刷视频、打游戏、疯狂写作业……很可能出现近视或近视加深。开学在即,为了不影响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做视力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视力检查,不只是看视力表查视力
(1)视力
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是判断近视是否发生或进展的基础参考指标,清晰的视力是孩子上课学习的必需品。然而,视力下降不一定是单纯的近视,还有可能伴随斜视、弱视等问题,需要医生诊断和制定处理方案。
(2)验光检查
为准确获得儿童的屈光状态,需要散瞳,充分放松睫状肌。然后先进行客观验光(电脑验光仪测量),再进行主观验光(配戴镜片检测)。
验光结果可以直接评估孩子的远视储备,与上次验光结果对比可以知道孩子近视进展情况。但是对于配戴OK镜的孩子而言,仅凭验光结果难以说明近视是否发生进展。
(3)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可以查看角膜、结膜、眼睑、眼前节、房角等结构,可以排查一些眼病(过敏性结膜炎、倒睫、干眼、麦粒肿、青光眼等)。
还可以通过裂隙灯观察OK镜是否有破损、变形、表面是否有划痕或者蛋白和脂质沉积,从而判断镜片是否需要深度清洁、除蛋白或换片。
OK镜复查有时也需要进行荧光染色配适评估,让OK镜和眼表之间的泪液显色,观察镜片活动度、定位和各弧段荧光亮度宽度,同时也能检查角膜有无点染和损伤,这些都是评估OK镜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镜片明显偏位、配适不良、角膜点染等情况,可能需要停戴、更换镜片、滴眼药等处理。
(4)眼压检查
测眼压是散瞳前的常规操作,为了确保散瞳的安全性;需要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孩子,安全起见用之前也需要测量眼压。眼压高低也是影响OK镜塑形效率的一项因素。
(5)角膜地形图
可以非常清晰展现角膜形态,色调越暖、角膜越陡峭,色调越冷、角膜越平坦。对于配戴OK镜的孩子而言,角膜地形图让OK镜的塑形效果一目了然。
戴镜后角膜地形图呈现橙红色的“牛眼环”离焦区、蓝绿色的中央压平区和二者之间的过渡区,治疗区指的是橙红色牛眼环圈出的区域。
目前有研究发现,治疗区面积越小、离焦环直径小于瞳孔直径,眼轴增长越缓。普诺瞳非球面OK镜的基弧非球面设计,有助于形成更小的治疗区,增强延缓眼轴增长的力量。
Pauné J, Fonts S, Rodríguez L, Queirós A. The Role of Back Optic Zone Diameter in Myopia Control with Orthokeratology Lenses. J Clin Med. 2021 Jan 18;10(2):336. doi: 10.3390/jcm10020336. PMID: 33477514; PMCID: PMC7831104.
(6)光学生物测量
能够准确测量眼轴、前房深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等参数。其中,眼轴是评估近视进展的一项重要参数。
小结
在全面的屈光检查后,医生会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眼健康方案,让孩子看得清晰、舒适,获得近视防控建议或方案。因此,开学前带孩子看眼睛很重要,可以了解孩子眼睛发育情况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愉快的寒假已经结束,孩子们迎来新学期。大家是否已经在寒假期间去检查了眼睛和镜片的情况?如果镜片配戴期间出现破损/严重划痕、配适不良或孩子近视进展等,或镜片超出了使用寿命,意味着这一副OK镜不再安全有效、需要换片。安全、规范的护理过程,不仅延长镜片使用寿命更保护眼睛健康。
本文我们来一起捋一捋OK镜换片和安全护理相关问题:
一副OK镜能戴多久?什么情况下需要换片?
换片一定要停戴旧镜么?
重新配戴新片,有哪些事儿一定要做?
如何安全护理,能够延长镜片寿命更能爱护眼睛?
什么情况下需要换片?
一副OK镜自然寿命是1~1.5年,在配戴1年时需要经医生评估是否继续配戴或换新镜片。
此外,在配戴期间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换片:
近视进展、需要知道准确的近视度数
旧镜与角膜不够匹配,戴镜常出现偏位、降幅不足等不适
旧镜清洁护理不当,存在严重划痕、变形、沉淀物等
更换OK镜品牌或验配机构
重要提示
各位在护理镜片时,肉眼可见镜片有破损,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不应该继续戴镜了,应及时就诊并换片。镜片上如有无法洗净的沉积、油脂等异物,也应换片。
换片是否需要停戴旧镜?
换片的原因有很多种,是否停戴应由验配医生决定。如果近视无明显进展,旧镜配适良好,并且有原始角膜地形图数据和OK镜参数,可以不停戴旧镜,无缝衔接新的镜片。
如果没有办法得到原始角膜数据和OK镜参数,或旧镜配适不好、需要调整参数或换品牌,那么最好停戴让角膜形态恢复,再来重新验配新片。
重新戴镜前,建议进行以下步骤
01 清洁护理环境
建议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配比)擦拭收纳盒、操作台表面。
02 清洁/换新辅助用品
镜盒、吸棒建议直接换新,或彻底清洗后置于室温通风干燥处晾干使用。
03 “激活”镜片
新到的镜片或干保存后的镜片,表面非常干燥,需在图片普诺瞳®曦明®多功能护理液中浸泡6小时后配戴。如果是干保存后的镜片,还需再次清洁后方可配戴。
干保存后的镜片戴镜前建议进行一次除蛋白。如使用图片普诺瞳®舒明®酶清洁剂来除蛋白,可直接滴在多功能护理液中,使用更方便。
爱护镜片更爱护眼睛
OK镜安全护理重要环节
01 加强手卫生
为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摘镜、戴镜前应剪短指甲、规范洗手。
建议使用香皂或洗手液认真搓洗,流水冲洗干净后用无屑纸巾或专用清洁巾擦干;
摘镜、戴镜前避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
七步洗手法,可记为“内外夹弓大立腕”,总共搓洗过程不少于30秒
02 加强镜片护理
每日戴镜前、摘镜后认真用图片普诺瞳®曦明®多功能护理液搓洗镜片
点击查看普诺瞳®OK镜安全摘戴护理流程
可增加除蛋白频率,每周1次使用普诺瞳®舒明®酶清洁剂
冲洗镜片及辅助用品(吸棒,镜盒)时,建议使用普诺瞳®清睐®冲洗液,严禁使用自来水、凉白开等
03 关注辅助用品
吸棒和镜盒虽然不直接入眼,但也是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往往肉眼不可见,未清洁、看上去很干净的吸棒和镜盒,也可能污染镜片、存在角膜安全隐患。因此,在护理镜片的同时也应同时重视这些辅助用品的清洁及换新。
每天摘戴镜前,不要忘记用普诺瞳®曦明®多功能护理液冲洗吸棒、镜盒
洗净的镜盒和吸棒应处于打开状态,置于干燥、室温、通风处晾干
建议每1~2周用普诺瞳®曦明®多功能护理液刷洗镜盒,刷洗工具可以是牙刷、棉签等,刷子需专门用于清洁镜盒
吸棒和镜盒每3月换新一次
不少家长带孩子去看眼睛或配眼镜,经常听到医生或验光师说需要验光检查。检查完,拿到验光单,看着一堆数字和字母,感到一筹莫展。
验光检查是做什么的?主观、客观、散瞳验光,都是什么意思?
验光单上的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孩子的眼睛怎么样了?
本文将解答以上3个小问题,助你轻松掌握验光单。
验光检查是做什么的?
主观、客观、散瞳验光,都是什么?
验光即检查眼的屈光状态:近视或远视的度数,以及散光度数和轴位;进而分析视力不佳、视觉疲劳、弱视等状况的原因,并为矫正方案提供相应的依据。
近视即入眼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
远视即入眼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后;
散光则入眼光线不能聚焦在一点,原因是眼睛不同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
图源:https://www.aao.org/
客观验光
指不需要被检查者反馈自身视觉感受而获得其屈光状态的验光方法。常见的是用电脑验光仪测量。被检者眼睛注视着图像中心的热气球或小房子,电脑分析接收到的视网膜上的反光,很快就能得到客观验光结果。注意,客观验光结果一般只作为参考值,用来了解眼睛的基本屈光状态,不单独作为配镜的依据。
(电脑验光仪的注视视标)
主观验光
指根据被检者的主观视觉感受来判断和获得其屈光状态的方法。一般是验光师根据客观验光的初步结果,让被检者戴上插片的试戴眼镜、在相关的视觉测试中描述看到的情况和感受,验光师根据描述调整镜片的的近视/远视度数和散光度数/轴位,从而获得最佳的屈光检查结果。
散瞳验光
在睫状肌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验光,通常借助散瞳药的作用。常用的散瞳药物有硫酸阿托品凝胶、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散瞳是准确测量青少年儿童(≤15岁)的屈光状态的必要操作。散瞳后可以进行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
验光单上的数字和字母都是什么?
S指的是球镜度数,S是负值代表近视度数,S是正值代表远视度数;
C指的是柱镜度数,即散光度数;
A指的是散光轴位;
S.E.指的是等效球镜,是综合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得到的总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
PD指的是瞳距,即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配镜时镜片的光学中心要和瞳孔中心位置相匹配。
举个例子:
【电脑验光单】
这是一张电脑验光单,
电脑验光仪一般会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结果就是加粗的一行数字。上图的电脑验光结果是右眼远视50度,散光75度、轴位27°,左眼散光75度、轴位77°。
【手写验光单】
主观验光结果一般是验光师/医生填写的,大致结构为:
近视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最佳矫正视力
如何通过验光单看孩子眼睛发育情况?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逐渐减小,趋于正视;这种生理性远视状态,就是远视储备。
通过散瞳验光得到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就可以知道孩子的远视储备。规律且定期的验光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孩子近视或有近视倾向,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近视。
想知道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否消耗过快,可以参考下表、与未发生近视的人群的远视储备比较:
来源:《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
如6~7岁儿童生理屈光度的平均值为138度,即138度的远视储备,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散瞳验光后发现只有25度远视,比参考区间或P3~P97(95%置信区间范围)的最低值还要低,意味着其远视储备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注意
远视储备并不是判断孩子眼球发育情况的唯一指标,还有视力、眼轴和调节力等,需要综合各项参数来评估;
对于正在配戴OK镜的孩子,近视暂时性“消除”了,视力良好,验光也通常为正视,需要通过眼轴长度的变化来评估近视进展情况。
视力和未来
#近视阻碍梦想#
骄阳似火的夏天,总是怀有满满的热情。莘莘学子苦读十二年,到了选择人生道路和追逐梦想的关键时刻。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有鸿沟,近视会成为一些孩子实现梦想的障碍。央视一则公益广告《保护视力 成就伟大梦想》,告诉了我们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近视限制了孩子们未来专业选择!
我国青少年近视现状不容乐观
教育部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从2019年底到2020年6月,被调查学生近视率从48.1%增加到59.8%,增长了11.7%;2020年调查中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近视的普遍,可能会引起航空航天、航海技术、军事科技、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人才短缺;拥有不近视的双眼可以说拥有了更广阔的人生选择。
近视除了影响未来职业的选择,在青少年时期近视还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近视对眼睛的危害可以看上一期:近视度数最高的能到多少度?近视一直进展有什么危害?
Q 近视如何带来负面情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文明社会,约80%的信息摄取是通过眼睛进行的。近视度数越高,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越大,越容易带来负面情绪和影响心理健康。
在戴镜前,孩子会经历一段看不清的时光:模糊的黑板和幻灯、会给上课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参加集体/体育活动时,模糊的伙伴身影,容易引起同伴和自己的沮丧和尴尬,影响社交。
如果你问一个近视的人最害怕什么,
TA可能回答:眼镜丢了。
近视眼不是所有情况都能正常戴上眼镜,比如眼镜损坏或丢失、打篮球等剧烈的体育运动、坐过山车等游乐项目。一旦没有眼镜,孩子就会进入“3米男女不分、10米鬼畜不分”的状态。“近视不戴镜,每天都是一场大冒险”。
如果近视进展成高度近视,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心酸又无奈的问题:每天起床不得不先找眼镜,不戴眼镜几乎无法日常生活;不能做剧烈运动,包括跳水、足球、篮球、蹦极、过山车等。
高度近视患者在预期到视力会进一步下降时,孩子会经历大量的恐惧和焦虑;据调查,22.0% ~ 25. 9% 的高度近视可能有抑郁或焦虑障碍[5]。在某乎上搜索【高度近视】,可以看到很多高度近视的人处在高度自卑、担忧、恐惧的状态下。
因此,近视影响着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看不清和戴镜相关的不适感和痛苦可能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担忧、沮丧、社交退缩和尴尬,尤其影响青少年的情绪稳定。
由此看来,保护眼睛、预防视力,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近视呢?
近视早筛查:建立视力档案
年幼的孩子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看不清的情况,科学、规律的检查有助于更早发现近视,并可以及时视力矫正,减缓近视进展。一般建议3岁起,每3-6个月进行一次综合眼视光检查。
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增加户外活动
每周多在户外度过1小时,近视发生率降低2%;
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即使对于高强度近距离工作的孩子也有效。
这里能够预防近视的重点是在户外,是否进行体育活动对近视影响不大(但体育活动对孩子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多带孩子出门走走,有助于保护孩子视力。
正确的读写姿势
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读写姿势,并及时纠正不标准的姿势。正确的坐姿对身体发育和近视防控都很重要。
改善照明
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300lux相当于多云或晴天时室内中央非直射位置的光照强度。
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预防近视。
减少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
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可以在学习、写作业的间隙,透过窗户看远处公园或空旷地方的景色、闭目休息转动眼球,最好的是到户外活动一下、放松眼睛。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其中一种状态,可以影响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情绪心理,也会在未来影响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高度近视对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有更明显的影响,因此发现近视也应及时注意保护眼睛、以预防高度近视。
良好的视力是每个孩子一生的财富,当他们还不太懂得珍惜的时候,家长就要引导他们来做,不要让近视成为孩子实现梦想道路上的绊脚石。
参考来源
[1]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著作责任者:李玲 著,责任编辑:任京雪 刘京
[2] 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研究报告,新闻周刊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 编制
[3]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第6期),2022:42-104.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7月1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链接: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107/2fef24a3b77246fc9fb36dc8943af700.shtml
[5]Yokoi T, Moriyama M, Hayashi K,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comor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their impact on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2014,34( 2) : 171-18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视防控系列宣讲课件
角膜塑形镜对于近视控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角膜塑形镜片本身为硬性接触镜材料,各弧区弯曲度不同,并且中央区也比较薄,所以在日常清洗中需要严格仔细操作,防止因镜片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碎片,影响配戴。随着寒冬的到来,气温降低,角膜塑形镜的护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在此提示广大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几点注意事项:
一.寒冷的冬季,随着气温下降,手指灵活性可能会下降,同时手掌和指端皮肤会因干燥而略显粗糙,所以我们在清洗镜片前应温水洗手使得手温得到缓和,不会因手指僵硬而增加操作灵活度低,从而减少碎片率。
二.清洗角膜塑形镜的液体温度不可过低,冬季(尤其是南方地区),在室内久置的护理液、冲洗液等可能温度会比较低,应将温度控制在15至20摄氏度为宜,但也不可温度过高,防止镜片受热变形。温度以不冰手为宜,否则温度过低,可能导致镜片碎裂。
三.冬季为保持手部皮肤不至于干燥粗糙,可适当使用护肤品,但不建议使用油脂含量过高的润手霜, 请在戴镜后再使用护手霜 ,以免清洗镜片时使得镜片污染。
四.吸棒保存至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避免潮湿环境下滋生细菌。
五.同时冬季气温较低,感冒多发,如感冒发烧应停戴塑形镜;如有过敏情况,过敏期间配合抗过敏眼液,症状明显时需要停戴镜片,确保配戴安全。
声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眼视光专家王凯”
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愈。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一些特殊设计的光学工具可以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控制作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在连续的对受试者的屈光度/眼轴的观察中,并未排除儿童眼轴自然增长这一因素,当我们剔除这一因素后发现,近视控制效率可能更高!
一、不考虑生理性屈光发育会低估近视控制率
人眼眼轴的生理性发育规律是:3岁前和3~14岁的眼轴发育速度不同。出生后6个月内,眼轴快速增长,平均每月增长0.62mm;6~18月龄眼轴增速减慢,平均为每月增长0.19mm;18个月以后,增速更慢,每个月0.10mm,2岁左右眼轴一般可以达到21mm,3岁左右眼轴一般可以达到22.8mm。3岁前平均眼轴长度从18.0mm增长到22.8mm(图1)。3岁后眼轴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从3~14岁仅仅增长1~1.5mm,到14岁时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到青春期眼轴不再增长。
图1 3岁前的屈光发育:角膜曲率平坦化和晶状体屈光力减少对冲眼轴增长
所以,即使未发生近视,眼轴本身也会自然增长的,这个过程中角膜曲率会平坦化发展,同时晶状体屈光度会逐渐减少,这会对冲因为眼轴增长带来的近视(图2)。因此,如果不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的话,会低估近视控制效果。
图2 3岁后的屈光发育:角膜曲率稳定,晶状体屈光力逐渐减少对冲眼轴增长
眼轴是不断增长的,而屈光度则是眼轴增长和晶状体屈光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能是为什么在很多近视控制的相关临床研究中,眼轴变化与屈光度的变化差异不一致的原因。
比如在对多焦软镜近视控制研究的meta分析中,分别以屈光度和眼轴作为近视控制率的评价标准,结果是不一致的(图3)。
注:因为角膜塑形后角膜形态变化,屈光度测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容易测量准确,所以,角膜塑形的近视控制研究都以眼轴为近视控制率的评价指标。
图3多焦软镜近视控制研究中,分别以屈光度和眼轴作为近视控制率的评价标准结果不一致
在近视进展的监测中,眼轴和屈光度的变化都重要。眼轴提供了眼球整体生长、眼球形态结构变化的关键信息(包含生理性的眼轴增长)。屈光度变化提供了对近视进展速度的直接信息,屈光度包含了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度和眼轴的共同变化结果。
二、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对近视控制率的影响
一个8岁的正视儿童,假设其生理性眼轴增长量为0.12mm/年,眼轴自然从22.8mm增长到22.92mm(屈光度无变化,眼轴增长由晶状体屈光度下降对冲了)。
如果这是一个近视的儿童,且未做近视干预的话(对照组),眼轴自然从22.8mm增长到23.3mm。
如果是近视且做了某种近视干预(OK镜)的话(治疗组),眼轴自然从22.8mm增长到23.05mm,虽然眼轴相对对照组是增长变慢,但对正常儿童还是增长快。
如果不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OK镜治疗组眼轴增长的控制率为:(对照组眼轴变化量-治疗组眼轴变化量)/对照组眼轴变化量=(0.50-0.25)/0.50=50%.
如果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OK镜治疗组眼轴增长的控制率为:((对照组眼轴变化量-生理性眼轴增长)-(治疗组眼轴变化量-生理性眼轴增长)/(对照组眼轴变化量-生理性眼轴增长)=[(0.50-0.12)-(0.25-0.12)]/(0.50-0.12)=66%,比未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的情况提高了16%。(表1)
表1 8岁儿童眼轴生理性增长量为0.12mm/年时的眼轴控制率
而如果是12岁的儿童,假设眼轴生理性增长量为0.08mm/年,则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量后,近视控制率为60%,比未考虑生理性眼轴增长的情况提高了10%。(表2)
表2 12岁儿童眼轴生理性增长量为0.08mm/年时的眼轴控制率
随着年龄增加,眼轴自然增长速度会越来越慢。所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大,近视控制效率越容易被低估。
三、考虑生理性屈光度变化对近视控制率的影响
儿童理想的屈光发育变化是:3岁,+2.50D;4岁,+2.25D;5岁,+2.00D;6岁,+1.50D;7岁,+1.25D,直至12~14岁时,屈光状态发育至接近正视(-0.25D~+0.50D)。假设从3岁起到12岁,每年屈光度的自然发育变化是近视化-0.25D。
近视的儿童屈光度的近视化速率则会快很多。在Donovan(2012)的研究中,亚洲近视儿童(戴框架镜者)的平均近视进展为-0.82D/年(图3,近视进展量和年龄相关:进展量=-0.014×年龄2+0.39×年龄-3.16,R2:0.98);欧洲近视儿童(戴框架镜者)的平均近视进展为-0.55D/年。按此回归公式计算一个8岁亚洲儿童戴框架镜的年近视进展量是:进展量=-0.014×82+0.39×8-3.16=-0.94D。
图3 亚洲儿童与欧洲儿童戴框架眼镜时的年近视进展量
一个8岁的儿童,假设其屈光度的生理性近视化漂移量是0.25D/年,如果是近视且未做干预(对照组),每年的近视自然进展量为-1.00D;如果是做了某种近视干预(OK镜)的话(对照组),每年的近视进展量为-0.50D,近视控制率50%;如果考虑了生理性屈光度变化时,近视控制率67%,提高了17%。(表3)
表3 8岁儿童生理性屈光度变化量为0.25D/年时的近视控制
如果是一个14岁的儿童,生理性屈光发育已基本稳定,是否考虑生理性屈光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按上述近视进展的回归公式计算一个14岁儿童戴框架镜的年近视进展量是:进展量=-0.014×142+0.39×14-3.16=-0.44D。另外,由于其自然的近视化漂移会很少(接近0),所以近视控制率会相对变低,为43%(表4)。正常情况下,14岁后屈光度已经基本稳定,考虑生理性屈光度变化对近视控制效率无影响。
表4 一个14岁的儿童,近视控制率会相对变低
用屈光度表达近视控制率也会得到和用眼轴类似的结果。因此,年龄越小,眼轴、屈光度的生理性变化越大。所以,理论上在同等的眼轴控制量(屈光度控制量)的情况下,年龄越小看到的近视控制效率也会越高;反之,年龄越大看到的近视控制效率会越减低。
小结
儿童眼轴有生理性增长的过程,即使未发生近视,眼轴本身也会自然增长。
当考虑眼轴生理性增长时,各类近视控制手段的效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年龄越小,眼轴、屈光度的生理性变化越大,近视控制被低估得越多。
参考文献
【1】 Donovan L, Sankaridurg P, Ho A, Naduvilath T, Smith EL, 3rd, Holden BA. Myopia progression rates in urban children wearing single-vision spectacles. Optom Vis Sci 2012;89:27-32.
【2】 Aller TA, Liu M, Wildsoet CF. Myopia control with bifocal contact lens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ptom Vis Sci. 2016;93:344–352.
【3】 Anstice NS, Phillips JR. Effect of dual-focus soft contact lens wear on axial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2011;118:1152–1161.
【4】 Cheng X, Xu J, Chehab K, Exford J, Brennan N. Soft contact lenses with positive spherical aberration for myopia control. Optom Vis Sci. 2016;93:353–366.
【5】 Fujikado T, Ninomiya S, Kobayashi T, Suzaki A, Nakada M, Nishida K. Effect of low-addition soft contact lenses with decentered optical design on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ldren: a pilot study. Clin Ophthalmol. 2014;8:1947–1956.
【6】 Lam CS, Tang WC, Tse DY, Tang YY, To CH. Defocus Incorporated Soft Contact (DISC) lens slows myopia progression in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children: a 2-year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Br J Ophthalmol. 2014;98:40–45.
【7】 Paune J, Morales H, Armengol J, Quevedo L, Faria-Ribeiro M, Gonzalez-Meijome JM. Myopia control with a novel peripheral gradient soft lens and orthokeratology: a 2-year clinical trial. Biomed Res Int. 2015;2015:507572.
【8】 Sankaridurg P, Holden B, Smith E III, et al. Decrease in rate of myopia progression with a contact lens designed to reduce 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a: one-year result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52:9362–9367.
【9】 Walline JJ, Greiner KL, McVey ME, Jones-Jordan LA.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myopia control. Optom Vis Sci. 2013;90:1207–1214.
【10】 Ruiz-Pomeda A, Perez-Sanchez B, Valls I, Prieto-Garrido FL, Gutierrez-Ortega R, Villa-Collar C. MiSight Assessment Study Spain (MASS). A 2-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8;256:1011–1021.
以下文章来源于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作者doc mei ying
最近有家长咨询:角膜塑形就是把角膜压平,角膜曲率从陡峭的状态压平为平坦的状态,压平多少个D,就是近视降低了多少度。这样压多了会不会对角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OK镜叫“角膜上皮塑形镜”更贴切
我的确提过,角膜塑形就是把角膜曲率变平坦。但其实并不是通过“压”来实现的。
角膜是一个有弹性的组织,就像橡皮球一样,当你用手指(或压迫物)去压这个皮球时,手指接触的地方皮球的确会被“压平或压陷”的,但当放开手指时,皮球就会自然弹回原状而无法保持这种被压平的状态。
所以塑形镜使角膜曲率变平坦,不是靠压的,否则刚刚摘镜后没多久近视就回弹了,不可能保持一天视力清晰的状态。
角膜表面有一层上皮组织,这层上皮组织和我们皮肤表面的上皮一样,会不断地再生更替(当你洗澡的时候可以搓出来的皮屑就是老化脱落的上皮组织,而新的上皮组织不断再生更新)(图1)。
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很像“长草”,角膜上皮就是这些“草”。自然状态下,“草”是均匀地生长的,所以角膜上“草”的厚度也是差不多一样的。
角膜塑形镜本身是没有度数的,镜片只是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形状”或者说是一个“模子”。当戴了角膜塑形镜这样的“模子”时,镜片和角膜间的间隙在中央和周边是不一样的:在中央,角膜和镜片的间隙比较小;而在周边,角膜和镜片的间隙比较大(图2)。
戴镜后因为中央的空间受限, “草”就会向周边生长,这样长出来的“草”就是中间薄而周边厚的形态(图3)。这样的形态正好是一个近视隐形眼镜的形状,这时摘镜后就像戴了一片用自己的角膜上皮做的近视隐形眼镜一样,也不用摘戴—这就矫正了近视。
而且巧的是:这个用角膜上皮做的隐形眼镜的形状很特殊,周边的屈光力比中央大很多,正好可以让周边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性离焦,有近视控制作用。
图4中是猫眼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切片,深紫色的部分是角膜上皮细胞,可以看到的确是角膜上皮细胞在角膜表面厚度不同,上皮重新分布的结果。所以角膜塑形镜其实应该叫做角膜上皮塑形镜才对。
也就是说,角膜塑形的本质是改变了自然生长更替的角膜上皮细胞的分布状态,让上皮细胞变得中间薄,周边厚,形成一个近视的隐形眼镜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角膜曲率也变平了。所以,当停戴角膜塑形镜以后,没有角膜塑形镜这个“模子”的限制,角膜上皮做的那层“近视隐形眼镜”自然更新脱落了,角膜上皮重新生长出来又变成一样厚的“草”了,近视又出现了。
当近视度数高,塑形量很大时,意味着对角膜上皮的“塑造”更猛烈,所以容易出现上皮脱落,点染的情况,但一般及时处理后,让新的角膜健康上皮生长出来就能恢复正常。因为主要是对可以反复再生的角膜上皮塑形,所以塑形镜一般不会对其他角膜组织结构有影响。
而且角膜上皮更新得很快,一般24小时就会有新的细胞更新填补自然衰老和损伤的上皮细胞,7天就有一次大更新。这意味着,发生角膜上皮损伤时,只要及时正确处理,角膜很快就能修复如初。
注意,这并不是说出现角膜损伤(上皮点染,上皮脱落)也不需要处理,而是一定要在专业的视光医生监控下确定是否需要处理,怎么处理。家长不应自行处理。
编者荐语:
为什么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控制近视增长?一起来听听王凯教授的的解答
以下文章来源于眼视光专家王凯 ,作者眼科医生王凯
编者按
配戴常规的单光框架眼镜,孩子的近视度数总是在不受控的增长。而角膜塑形镜却可以控制部分近视度数的增长,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答案是:正离焦光信号。
离焦可以调控眼球的生长
所谓的“离焦”,就是指平行光线经过屈光介质后形成的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的情况。如果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对应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视,这种离焦状态我们把它叫做近视性离焦(或者正离焦);相反,焦点落在视网膜后面,对应的是远视状态,这种离焦就叫做远视性离焦(或者负离焦)。
“离焦”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反馈信号,它可以改变发育中的眼球的生长方式。如果在眼睛发育过程中通过配戴透镜予以离焦刺激,那么眼睛会朝着离焦信号的位置发育,以达到正视化。
比如,给发育中的眼睛配戴凹透镜来施加一个负离焦(也就是焦点在视网膜后面),为了让这个焦点落到视网膜上,眼球会加快增长,也就促进近视的发展;而如果配戴的是凸透镜,眼睛接收到的是正离焦,眼球增长的速度会放慢,朝着远视发展。最早从1988年的小鸡实验开始,离焦调节眼球生长发育已经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1-6]。
眼球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周边部视网膜接收
到的离焦信号!
既然大脑可以通过识别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还是后面,从而调控眼球的生长发育,那么视网膜哪个部位的离焦信号对于调控眼球发育更重要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篇发表在IOVS杂志上经典的“猴子实验”[7]。
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眼前放置一个凹透镜,并于镜片中心留出一个孔洞。此时镜片中心孔洞处无屈光效果,保证光线经过该镜片可以在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清晰成像;但孔洞周边视野处的镜片仍具有屈光效果。研究发现,佩戴这一特殊凹透镜后,即便保证了视网膜中央区域没有远视性离焦信号,但猴子依然快速形成近视状态。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凹透镜在周边视网膜形成了远视性离焦。
由此发现,周边视网膜的离焦信号对调控眼球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当中央和周边的视觉信号不一致时,周边的信号会占主导。也就是说,周边的离焦信号比中央的离焦状态对正视化调控影响更大!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开篇提到的现象——配戴常规的单光框架眼镜时,会使中央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但周边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后。周边部视网膜接受到的是远视性离焦信号,从而会导致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
而角膜塑形镜巧妙地采用了周边近视性离焦原理,使周边的物像可以落在视网膜之前,此时给眼球传递的是可以减缓眼轴增长的保护因素。
角膜塑形镜通过重塑角膜形态,
产生正离焦保护!
在塑形镜与角膜相对密闭的空隙里,角膜与塑形镜之间的泪膜分布不一致,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加上眼睑的挤压,在中央部产生正压而中周部产生负压,从而改变角膜前表面上皮层的厚度,呈现中央变薄、中周部变厚的特点[8-10]。
这样一来,中央区角膜的前表面曲率暂时趋于平坦,从而使眼球的整体屈光度下降,暂时性地矫正近视;而反转区域,也就是中周部角膜,变厚以及陡峭,形成“牛眼环”,曲率增加,屈光力也增加。
角膜塑形术后,中央焦点刚好成像在视网膜上,保证了视物清晰;而周边焦点会通过“牛眼环”的位置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这便会向发育中的眼球传递向前“缩短”的信号,努力使周边物像成像在视网膜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眼轴增长。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角膜塑形术后的正离焦保护。
正离焦量越足,向眼球传递的信号也就越强,控制效果便会越好[11-12]。这也正是眼视光医生在临床上设计塑形镜参数的时候考虑的重点问题,通过调整设计努力让离焦环更完美,争取达到最佳的近视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Schaeffel, F., Glasser, A., & Howland, H. C. (1988). Accommodation, refractive error and eye growth in chickens. Vision Research, 28(5), 639–657.
2. Siegwart, J. T., & Norton, T. T. (1993). Refractive and ocular changes in tree shrews raised with plus or minus lense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34(4), S1208 [ARVO abstract].
3. Hung, L. F., Crawford, M. L., & Smith, E. L. (1995). Spectacle lenses alter eye growth and the refractive status of young monkeys. Nature Medicine, 1(8), 761–765.
4. Smith, E. L., 3rd, & Hung, L. F. (1999). The role of optical defocus in regulating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 Vision Research, 39(8), 1415–1435.
5. Graham, B., & Judge, S. J. (1999). The effects of spectacle wear in infancy on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error in the marmoset (Callithrix jacchus). Vision Research, 39(2), 189–206.
6. Marcus H C Howlett, Sally A McFadden. Spectacle lens compensation in the pigmented guinea pig. Vision Res. 2009 Jan;49(2):219-27. doi: 10.1016/j.visres.2008.10.008.
7. Alexandra Benavente-Pérez, Ann Nour, David Troilo. Axial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error development can be modified by exposing the peripheral retina to relative myopic or hyperopic defocu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4 Sep 4;55(10):6765-73. doi: 10.1167/iovs.14-14524.
8. Sánchez-García A, Ariza MA, Büchler P, et al. Structural changes associated to orthokeratology: A systematic review[J]. Contact Lens & Anterior Eye, 2020.
9. Shuyi, Yuan, Shuxian, et al. Effect of short-term orthokeratology lens or ordinary frame glasses wear on corneal thickness,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vision correc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low to moderate myopia[J]. Bmc Ophthalmology, 2019, 19(1): 242-242.
10. Li F, Jiang ZX, Hao P,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hanges With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J]. Eye & Contact Lens, 2016, 42(2): 141-146.
11. 钟元圆,周行涛.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121-123
12. W.N Charman., J. Mountford, D.A. Atchison,etc, et al., 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orthokeratology patients. Optom Vis Sci,2006,83:64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