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
带孩子去查视力,总能听到医生建议配戴框架眼镜或者配戴OK镜。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价格差别这么多?OK镜到底靠不靠谱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真实的数据
编者荐语:
验配OK镜后,正确佩戴OK镜是小朋友和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检查佩戴的是否正确呢?镜下是否有气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有气泡,不仅影响视力效果,也会影响角膜健康。
以下文章来源于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作者doc mei ying
当角膜塑形镜下进入气泡(图1)时,镜片就会“隔着气泡压角膜”,摘镜后在角膜上很容易造成“气泡压痕”。“气泡压痕”,术语叫“角膜隐窝”,这不是角膜上皮脱落、点染,不属于角膜损伤,但这种情况下塑形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摘镜后的视觉质量也会变差。
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在配戴塑形镜初期,因为新戴镜,异物感相对强,戴镜后孩子容易挤眼睛、眨眼等,气泡容易进入到镜片下。此外,戴镜的手法不正确或镜片配适过紧、矢高过高也会造成“气泡压痕”。
图2 角膜的“气泡压痕”——角膜隐窝
那怎么样避免戴镜进气泡呢?
常见的操作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1. 戴镜时孩子不能固视,眼球过度转动,戴镜时容易进入气泡。
处理:和孩子做好沟通,戴镜时保持视线不动。
2. 戴镜后放开眼睑太快。
处理:镜片戴到角膜上后,不要马上放开上下眼睑,而是慢慢放开眼睑,否则孩子容易马上闭眼,甚至马上用力挤眼睛,就容易进气泡。
3.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低头位戴镜。在镜片凹面滴入润眼液/无防腐剂人工泪液,低头位戴镜,这样镜片凹面中的液体不容易流出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小结
1.初戴角膜塑形镜,戴镜不熟练、异物感等因素容易镜片下带入气泡,这种情况一般会随配戴时间增加,孩子的适应程度和戴镜熟练度提高而逐渐消失。
2. 家长注意操作手法和加强孩子的配合能减少或避免镜下气泡。
3.如果戴镜一周仍有大量气泡,则说明镜片配适不佳(矢高过高)需要调整镜片参数。